来北京了,挂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静媛媛医生的号。
静医生非常和善、亲切,看我离上次听力检查过去两周了,让我再做了一次,结果是又回到了一开始犯病时的听力状态。其实有些后悔巴曲酶输少了,两周前郑大一附院让我出院时巴曲酶才输了三次,应该换个医院继续住院继续输。
静医生说我属于轻度,耳反射也正常,考虑是病毒等引起的神经性问题,当场给我打了一针耳后针。然后建议我打屁股针——鼠神经生长因子,配合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+氟桂利嗪胶囊。
鼠神经生长因子疗程为2—3周,静医生让我趁五一假期在北京打两三针,如果有效果,就带药回河南把一疗程打完。
我想在北大人民医院住院,但静医生不同意,说床位紧张,要留给重症病人。好吧,咱也表示能理解。我问如果这次治疗我还没效果咋办,静医生说那就只能接受它。
耳后针一针可以管7-9天,不知道郑州有没有能打耳后针的地方?毕竟离北京太远了,一周后再来一趟路费也得一千。
从人民医院出来后,我攥着静医生开的处方单直奔附近药房。鼠神经生长因子得冷藏保存,护士还特意用冰袋给我裹了三层。在地铁上刷着手机查郑州能打耳后针的医院,忽然想起住望京的表姐提过家附近有家中医馆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北京中方中医院的电话。
北京中方中医院初体验
第二天清早赶到医院,发现这和人民医院完全是两种画风。导诊台飘着淡淡艾草香,挂号窗口排着十来个人,果然不能小程序预约。我跟着队伍挪了半小时才挂上针灸科,诊室里陈大夫戴着老花镜号脉,指尖刚搭上手腕就皱眉:"肝火旺,气血淤堵得厉害啊。"
他听完我的西医治疗史,在病历本上画了张经络图:"耳后针是治标,得把堵着的经络通开。"当场给我做了套针灸+耳穴压豆,银针在翳风穴轻轻捻转时,左耳竟泛起久违的温热感。临走开了七付活血通窍的中药,代煎室飘着当归黄芪的香气,恍惚像回到小时候陪奶奶看中医的日子。
中西医双管齐下
五一假期我成了"空中飞人"。早上在北京中方中医院扎针灸,护士小妹手法又快又准,找穴位比导航还精准;下午赶回酒店自己打鼠神经生长因子,针头推进屁股肉时总想起静医生说的"给耳朵施肥"。中药包用保温杯装着当水喝,同事都说我身上混着咖啡和草药味。
最惊喜的是第七天,接电话时突然发现不用调最大音量了!复查听力图比两周前漂亮不少,低频区那些断崖式缺口都填平了。静医生看着报告笑说:"看来耳后针和中药搭伙干活挺积极。"
后续调理那些事
现在回郑州继续治疗,发现省中医一附院也能打耳后针。每周三请假溜出来针灸,老中医边捻针边唠叨:"年轻人别仗着底子好熬夜,耳朵最娇气。"中药换成免煎颗粒,出差时用矿泉水一冲就能喝,就是价格比代煎贵一倍。
最近复查静医生说恢复稳定,让我把氟桂利嗪减到半片。现在左耳偶尔像隔着层纱听歌,但相比最初"闷在水缸里"的感觉,已经知足了。表姐夫听说后非要拉我去中方中医院开膏方,说他们自制的通窍丸子治耳鸣特别灵——得,又得找借口跑北京了。